近日,浙江大學獲11億元捐贈,成為國內(nèi)高校獲贈的最大單筆捐款,資金如何使用引發(fā)大眾關注。校方表示,捐贈資金將用于成立研究中心,來支持學校人才隊伍建設和學術(shù)研究。昨日,記者隨機查詢國內(nèi)20所高;饡倬W(wǎng)發(fā)現(xiàn),在獲捐收入、支出及明細的信息公開上,這些高校的做法并不統(tǒng)一。
根據(jù)《教育部 財政部 民政部關于加強中央部門所屬高校教育基金會財務管理的若干意見》,基金會在通過登記管理機關年度檢查后,要將年度工作報告在指定的媒體及基金會網(wǎng)站上公布。
教育學者熊丙奇表示,重視校友和社會捐贈是正確的辦學戰(zhàn)略。但是,校友捐贈和社會捐贈經(jīng)常引發(fā)爭議,原因就在于捐贈不公開、不透明。
資金將用于成立研究中心
2017年5月21日,浙江大學將迎來建校120周年。而自5月以來,浙大的話題熱度一直不減。
5月4日,浙江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推出一篇名為《獲捐11億,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遂真教育發(fā)展基金成立》文章,文中寫道,由浙大校友成立的上海遂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于5月3日捐贈成立“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遂真教育發(fā)展基金”,向母校浙大共計捐贈11億元。
有媒體指出,浙大此次獲捐,打破了電子科技大學校友熊新翔創(chuàng)造的向母校捐款10.3億的紀錄,成為國內(nèi)高校獲贈的最大單筆捐款。
至于獲捐資金如何使用,浙江大學方面表示,資金將用于成立“浙江大學遂真產(chǎn)業(yè)與金融研究中心”,支持浙江大學人才隊伍建設、學術(shù)研究、人才培養(yǎng)和國際交流合作等。
將每年公布一次資金使用情況
但有網(wǎng)友對這筆款項的具體使用及監(jiān)管提出疑問。對此,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財務部部長徐函英表示,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在國家民政部登記注冊,每年3月31日前都會向民政部報送上一年度的工作報告,接受年度檢查。其中,就包含當面接受捐贈的收入及支出使用情況。
至于年度工作報告中的數(shù)據(jù),是否會與實際獲捐及使用情況存在出入,徐函英解釋道,這種情況不會出現(xiàn)。“因為對于每筆收入和支出,財務部在核算時都會跟銀行對賬,而且民政部在年檢時也會有提交清單的要求。”
此外,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副秘書長顧玉林回應記者稱,11億元并非一次性付清,而是將持續(xù)10年向母校浙大捐贈。“他們都是浙大的校友,考慮到即將校慶,就首期先捐贈1200萬元。”至于后期款項及具體落實時間,顧玉林表示“還要看他們的經(jīng)營收益情況”。
追問
11億“分期付款”是否炒作?
浙大方面表示雙方簽有協(xié)議,每次到賬數(shù)額要看公司收益情況
艾瑞深研究院是國內(nèi)一家第三方大學評價咨詢機構(gòu),其院長趙德國昨日向記者表示,浙大此舉有刷指標的嫌疑。他介紹,此前媒體報道,2015年復旦大學校友向?qū)W校整體捐贈7億元,創(chuàng)下復旦大學校友單筆及累計捐贈金額的紀錄。2016年9月,電子科技大學獲校友捐贈10.3億元,設立“博恩教育發(fā)展基金”,再次創(chuàng)造了高校單筆捐贈的新紀錄。
“浙大這次獲捐11億并不是一次性付清,首期捐款也只有1200萬,不排除浙大在刷紀錄。”趙德國說,近年來全國高校形成了你追我趕、捐資助學的態(tài)勢,中國大學校友捐贈總額、單筆捐贈金額及校友個人捐贈金額的多項紀錄屢被刷新。
他認為,校友捐贈作為高校社會捐贈的組成部分,是對一所大學教書育人水平、校園文化、德育教育和校友工作成效的重要檢驗。尤其對于歐美世界一流大學來說,是彰顯其辦學實力與辦學質(zhì)量的核心指標。“對外公布所獲校友捐贈的金額更多的是出于一種宣傳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