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在線

熱線:028-85056429 通訊員QQ群:197538807
投稿郵箱: 2629731537@qq.com

26歲獲聘副教授 才華不需要“論資排輩”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胡波  瀏覽量:   發(fā)布時間:2020-08-12

畢業(yè)于華中科技大學的女博士李晟曼火了。這位出生于1994年的工學博士,今年6月剛畢業(yè),就獲聘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消息一出便引發(fā)網(wǎng)友熱議,有人質疑,李晟曼只有26歲,且沒有海外經歷,怎么就可以直接獲聘副教授的職稱?9MU四川教育在線

這樣的質疑并非刁難,恰恰切中了人才評價標準的問題。記得10多年前,筆者剛入職高校做教師時,一些前輩就“諄諄教誨”:在高校要熬時間和資歷,等上個多少年,職稱就慢慢上去了。言下之意,年輕人要接受“論資排輩”的規(guī)則。9MU四川教育在線

當下,高校職稱晉升的競爭越來越白熱化,僧多粥少,水漲船高,資歷深并不一定代表職稱就能穩(wěn)步上升,科研實力和學術成果愈發(fā)成為職稱評定的重心,能力強者甚至可以實現(xiàn)“跨越式”上升。9MU四川教育在線

2013年,武漢大學85后教授鄧鶴翔不過28歲,當時這一消息也在網(wǎng)上引起極大轟動,媒體因此津津樂道于80后高校教師,諸如80后教授、85后博導等都成為媒體報道的焦點。9MU四川教育在線

或許,在一些人的記憶里,90后還是一群尚未長大的“新新人類”。其實,這個群體中年齡最大的已30歲了。古人云,三十而立,如果是直博或碩博連讀,90后在30歲前獲評副教授也是有可能的。2019年,媒體報道了出生于1991年的女博士李琳,獲任南方醫(yī)科大學基礎醫(yī)學院的教授、博士生導師。90后教授、博導的個案不斷出現(xiàn),正說明這個群體開始成為“中流砥柱”,屬于他們的舞臺大幕悄然拉起。9MU四川教育在線

長期以來,高校有著“內外有別”的傳統(tǒng),相較于本土博士而言,“海歸博士”在安家費用、職稱評定、薪資待遇等諸多方面都享受優(yōu)待條件。這樣的政策有其歷史根源,最初是為了吸引更多海外優(yōu)秀人才回國發(fā)展。如今,國際間學術交流愈加便捷和頻繁,國內高校科研條件逐步改善和提高,國內高校博士人才培養(yǎng)質量逐步提升,和國外高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之間的差距逐步縮小,高校對人才的評聘也開始趨于理性化,個人能力和學術成果的實際產出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9MU四川教育在線

輿論往往希望用人單位“不拘一格降人才”,變革僵化的人才評價制度,給年輕人更多上升機會,可是,一旦真有年輕人脫穎而出,卻又動輒招致輿論質疑。不少高校職稱評審的改革也在進行之中,舊的人才評價體系與新的評價標準之間,或許還存在矛盾與沖突,一部分人還保有過去的思想觀念,對年輕人恐怕也存在一定的偏見和思維定勢,似乎青年學者只有按部就班、依照既定的規(guī)則上升,才符合常理。9MU四川教育在線

不可否認,如此優(yōu)秀的年輕人只是少數(shù),屬于金字塔尖頂層的小眾群體,且一般都是在自然科學的前沿研究領域,能夠在國際頂級期刊發(fā)表論文,才更容易突破常規(guī)評價標準的限制,從而走上高校重點人才的“綠色通道”。當然,能夠實現(xiàn)“跨越式”晉升的年輕人,也都不是隨隨便便成功的,而是專注于專業(yè),靠辛勤努力換來的。9MU四川教育在線

應當看到,正是30歲前當上教授、博導的新聞“稀缺性”,導致了輿論的廣泛關注。然而,在高校青年教師的群體中,還有更大的一部分處于金字塔的底層,屬于“沉默的大多數(shù)”,不是所有的年輕人都能沿著同樣的道路,盡快實現(xiàn)職稱的晉升,尤其是在一些人文社會學科,“論資排輩”的規(guī)則或許仍舊根深蒂固。9MU四川教育在線

7月24日,人社部、教育部公開的《關于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中提出,要針對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教師,實行分類分層評價;蛟S,高校職稱制度改革的進程和步調還可以更快、更大一些,不僅要為科研能力突出的“天才少年”開辟直升通道,也要以靈活、多元的制度建設,給更多青年學者提供發(fā)展平臺和上升通道,讓具備不同優(yōu)勢和能力的年輕人有機會早一些顯山露水。9MU四川教育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9MU四川教育在線

26歲獲聘副教授,才華不需要論資排輩
責任編輯:管理員  由四川教育在線網(wǎng)整理發(fā)布

最火資訊

網(wǎng)站簡介   |  法律聲明  |  聯(lián)系我們   | 
Copyright © 2010 - 2021 四川非凡魅力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備15019259號-3 川公網(wǎng)安備:5101040200025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川)字第00850號 川廣審批準字[2019]13號
網(wǎng)絡文化經營許可證:川網(wǎng)文〔2022〕3363-037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川B2-20200029
廣告聯(lián)系QQ443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