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些人,你活得青春無敵,你過得光鮮亮麗,卻看不見你身后默默供養(yǎng)著你的父母,為了讓你過上更好的生活,還在向這個世界低聲下氣。
重慶沙坪壩區(qū)的李師傅近期非常傷心,他與女兒的關系降到了冰點,為何?因為才15歲的女兒對他大打出手,原因竟然是一件李師傅的姐姐給他買的新衣。
資料圖片
為了更好養(yǎng)育女兒
手腳不便的我一直在打零工
李師傅今年42歲,手腳輕微不便,妻子在十多年前就去世了,就留下牙牙學語的幼女。愛妻的離去讓李師傅萬分傷心,還好是女兒支撐著他,讓他堅強地挺了過來。
李師傅家庭很困難,因為手腳有些不便工作不好找,因此收入一直很低?紤]到李師傅的特殊情況,根據相關規(guī)定,社區(qū)給李師傅辦理了低保。
為了更好養(yǎng)育女兒,低保的錢肯定是不夠的,為此李師傅克服了自身情況,到處打零工,保潔員、搬運工、賣菜小販等等,只要能做的他都做過,因為身體不便,因此他掙的錢并不多。
即便如此,李師傅并沒有虧待自己的女兒,有什么好吃好喝的,自己從來不舍得吃,都留給女兒吃。“我在家里吃飯,都是先等女兒吃完了我再吃她剩下的。”李師傅說道。
女兒到了上學的年紀,李師傅每天送她上下學,為了讓女兒少累一點,李師傅從未讓女兒背過書包。等女兒再長大一點了不再需要他接送,他怕女兒背書包太沉,又花了一百多元給女兒買了一個拉桿箱書包,這樣女兒就可以拖著書回家了,這可是他們家一個星期的伙食費。
怕女兒受委屈
每天早上我把牙膏都給她擠好
李師傅節(jié)衣縮食,多少年來就沒有買過一件新衣服,他身上的衣服都是家里親戚淘汰了他撿來穿的,有幾件甚至是他在撿垃圾的時候撿別人扔掉的衣服。就算生活這樣艱難,李師傅都努力讓自己的女兒穿得暖和。“我女兒的很多衣服都是別人送的舊衣服,我很內疚,所以我每年都會努力存錢給她買些新衣服。”
在日常生活中,李師傅對女兒的事情都一手包辦,生怕女兒受委屈。早晨女兒睡醒來,牙膏已經擠好了,等女兒刷完牙李師傅就遞上暖和的熱毛巾;餐桌上有李師傅做的早餐,有時是一碗面條,有時是稀飯配包子。女兒的臟衣服都由李師傅來洗,家務事李師傅全部包辦,從不舍得讓女兒動手。
姐姐湊錢給我買了套衣服
沒想到女兒憤怒地來扒我衣服
去年臨近春節(jié)的時候,李師傅的兩個姐姐看他身上的衣服實在太破舊了,于是湊錢給他買了一套新衣褲。這下可不得了了,女兒見到父親身上的新衣褲十分憤怒。
“你的衣服哪來的?”
“你大姨二姨買給我的,怎么樣,好看吧?”李師傅喜滋滋地向女兒展示自己的新衣服。
“她們?yōu)槭裁淳椭唤o你買不給我買?我不管,你必須給我也買一套。”女兒憤怒地提出了要求。
“乖女,爸爸這幾天沒有錢,等過幾天有錢了我再去給你買好不好?”李師傅看到女兒發(fā)怒了,央求道。
“我不管,我現(xiàn)在就要,你把身上的新衣服脫下來。”女兒沖上來就扒李師傅的衣服,他猝不及防摔倒在地,然而他摔倒了也沒能阻止女兒的行為,女兒坐在他身上狠狠捶打了他幾圈,嘴里還一直喊道:“為什么不給我買新衣服,為什么不給我買新衣服?”
最后還是聞聲而來的鄰居拉開了坐在爸爸身上的女兒。然而女兒此舉也讓李師傅傷透了心,他一直不明白,為什么他待女兒這么好,女兒卻一點也不感恩?難道他滿腔的父愛,全心的付出就為了養(yǎng)一直白眼狼?
解讀
不想將孩子培養(yǎng)成“白眼狼”
那就千萬不要替孩子做太多
帶著這個問題,記者咨詢了研究心理學多年的重慶郵電大學王老師。
她說中國父母普遍是“老黃牛”,嘔心瀝血培養(yǎng)孩子,有求必應不圖回報。然而,付出太多,溝通太少,可能會讓泡在“蜜罐”里的孩子覺得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理所應當,一旦父母做得少了,反而會心生怨恨。家長愛子心切,即便有意識地不替孩子做太多,讓孩子學會為自己負責,但仍有可能不知不覺做得多了點,助長了孩子的“受之無愧感”。一旦孩子養(yǎng)成這種思維模式,便總覺得別人對自己好是應該的,對自己不好就是有罪的。
李師傅愛女心切,這讓他女兒從小就已經養(yǎng)成了“好東西必須先拿給我”的錯誤觀念,因此看到李師傅的姐姐給爸爸買了新衣服卻沒有給自己買時,異常憤怒,因為在她看來,我都沒有新衣服穿,為什么你要有新衣服穿?
如果孩子變成了一個不知感恩的“白眼狼”,誰的責任更大一些呢?雖然我們不愿承認,但事實卻擺在那里——父母付出越多,反而越容易養(yǎng)出一個不知感恩的“白眼狼”。我們總是用愛的名義,助長著孩子心底那種“受之無愧”感,不知不覺間,親手培養(yǎng)著“小白眼狼”。說得難聽一點,就是“自作自受”。
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他會感激別人替他所做的,珍惜他得到的一切,覺得擁有眼前的一切既快樂又幸福。做父母的要謹記:如果你不想將孩子培養(yǎng)成“白眼狼”,那就千萬不要替孩子做太多,不要助長孩子的受之無愧感,要去教導孩子懂得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