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漸濃風微涼,書卷輕翻覓真知。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小學科學新課程標準理念,充分發(fā)揮名師工作室的示范、引領和輻射作用,提升科學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2024年11月6日,韓鳳英科學名師工作室在安岳實驗小學開展研討活動。本次研討活動分示范觀摩課、研討觀摩課和專題講座三個環(huán)節(jié)。
研討活動中,工作室骨干成員楊曉娟老師執(zhí)教示范課《用紙造一座橋》。課堂中,楊老師巧妙地融合了科學、技術和藝術等多個領域的知識,通過引導學生利用紙張這一簡單而富有創(chuàng)意的材料,設計并建造出一座座既美觀又實用的紙橋。
通過介紹橋梁的基本結構、承重原理等科學知識,為學生提供了必要的理論基礎,隨后引導學生將這些知識應用到紙橋的設計與制作中。教學過程中,楊老師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如講解示范、小組討論、實踐操作等,使得課堂氛圍非;钴S。在作品評價環(huán)節(jié),楊老師細致地分析每個作品的優(yōu)點和不足,并給出具體的改進建議,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設計能力和制作水平。
研討活動中工作室成員代云秀老師執(zhí)教示范課《光的發(fā)射現象》。代老師這節(jié)課以生動有趣的實驗和深入淺出的講解,為學生們揭開了光的反射這一神奇現象的面紗。通過觀察和實驗,讓學生了解光的反射現象及其基本規(guī)律。
實驗演示環(huán)節(jié),代老師通過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實驗,讓他們在實踐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此外,代老師還巧妙地運用了一些趣味性的實驗和比喻,如將光線比作小球在鏡面上的彈跳,使得抽象的光學原理變得生動有趣,易于理解。
姚市小學張彪老師執(zhí)教的研討課《消失的恐龍》,激發(fā)學生對恐龍這一古老生物的興趣,幫助他們了解恐龍的歷史、進化、分類以及消失的原因。課程內容涵蓋了恐龍的起源、演化、分類,以及恐龍滅絕的多種假說和現代鳥類與恐龍的關系。這樣的設計不僅豐富了學生們的知識體系,還提升了他們的科學素養(yǎng)。
專題講座中,龍臺小學陳怡君老師分享了《保護科學探究中的劣構現象》。陳老師重點強調了教師在教學中不要忽視學生的任何提問,特別是在科學課堂中,要更加注重學生的提問,不要按預設的教學流程走程序,需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蕭蕭秋風送寒來,揚帆起航正當時。名師工作室全體成員在共商、共學、共討、共研中不斷提高自己,在小學科學教學實踐創(chuàng)新過程中,將以更加昂揚的狀態(tài)、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開闊的視野投入到今后的工作與生活當中。(通訊員 楊曉娟)
韓鳳英科學名師工作室,安岳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