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深入貫徹新發(fā)展理念,推動學校高質量發(fā)展,積極推進“互聯(lián)網+教育”,堅持信息技術與學校“玩中學,學中玩”的教育理念深度融合,成都市熊貓路小學數學組全體教師積極開展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融合的實踐研究。
2021年12月1日,劉曉爽老師為全校教師呈現(xiàn)了一堂智趣結合的數學課——《玩一玩,做一做》。
技術“撐”起來
課前,數學組的老師們和信息中心2.0的點位培訓師們共同研討如何運用信息技術體現(xiàn)熊貓路的樂學課堂、實現(xiàn)數學學科的高效課堂,讓技術融課堂,讓課堂展新態(tài)。運用A1技術下的學情分析微能力點,通過發(fā)布問卷星了解學生是否有平移的生活經驗,是否了解“華容道”故事;使用B6技術支持的展示交流,用希沃云平臺實時直播,展示與分享過程性學習成果。學生使用平板完成救援任務,真切感知平移。
數學“玩”起來
課堂上,教師的呈現(xiàn)非常豐富精彩,亮點多多。
亮點一:游戲化教學
智慧有愛的多啦A夢組建救援隊帶領同學們一起完成任務,激活每個孩子心中的“英雄夢”,快速投身于情境中,促使學生主動學。在解救曹操的過程中,學生化身小軍師借助平板進入華容道,任意拖動人物解救曹操;邊移邊說,在“玩”中初步感受平移。借助任意門,同學們穿越回現(xiàn)實世界,幫忙緩解停車場的擁堵現(xiàn)象。運用平移,所有學生完成一級救援任務;在學生獲得巨大成就感之時,開展難度更大的二級救援。為了讓全班學生感受到復雜平移問題的解決策略,直播4名同學PK過程,優(yōu)化輸出方式單一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充分體現(xiàn)了“在玩中學,在學中做”的教學理念。
亮點二:個性化教學
準備不同形狀的卡紙,為學生提供選擇空間。學生結合已有生活經驗和喜好自主選擇材料制作不同形狀的陀螺。“玩轉陀螺”比賽中,學生在對比中真切感受到旋轉時間最長的是圓形陀螺。教師再由真實比賽結果出發(fā),引起學生思考:什么形狀的陀螺轉的最穩(wěn)?火柴棍扎在哪里轉的最穩(wěn)?學生在“選→做→玩→比”中,自主感受陀螺的奧秘,也就是旋轉現(xiàn)象。學生在不知不覺間,玩出“旋轉”,自主思考“旋轉”。
亮點三:深度學習
在教學中,任務一——解救曹操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先得知了游戲規(guī)則之后,通過觀察曹操的位置和圍堵他的人物位置,思考怎樣平移,讓曹操順利逃出來。學生通過準確的描述平移策略,運用“誰向什么方向移動幾格”的數學語言,將推理過程完整的表達,清晰的呈現(xiàn),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推理能力。劉老師在出示了華容道游戲規(guī)則時,學生能理解橫向移動和縱向移動的字面意思,但是沒有形成向左向右,向上向下的空間思維,便通過讓學生動手比劃更加直觀的去感受橫向移動和縱向移動其實就是向左向右向上向下移動。在后續(xù)學生自主完成解救曹操和緩解擁堵的任務時,能感知并應用平移深度學習。
亮點四:微運動
在結尾環(huán)節(jié),劉老師運用教育戲劇讓學生用身體和身體部位去感受了平移和旋轉,當課堂接近尾聲時,劉老師播放兔子舞,讓同學們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方式,有的用平移,有的用旋轉離開了教室。這樣不僅讓學生久坐的身體得到了舒展,也很好的鞏固了本節(jié)課所學。
評課“慧”起來
教師們從“樂”“學”“用”三個維度出發(fā)設計課堂教學活動,從一次又一次的課程打磨過程中,樂學課堂的“樂、學、用”貫穿始終,不斷從設計教學→教學改進→教學成果三個維度優(yōu)化改進,教師們從會學、會教、會研到慧學、慧教、慧研。技術賦能數學游戲化教學,讓數學課程更豐富、更完整,更好地指向兒童成長,指向全人發(fā)展。(魏雅莉)
熊貓路小學,數學,互聯(lián)網教育